第42章 劍橋
關燈
小
中
大
1564年秋, 英格蘭攝政王瑪麗,及其丈夫法蘭西王儲,正式開啟了他們的初次英格蘭巡游。
這次巡游的重點, 不是大小貴族莊園, 而是一所著名大學——成立於1209年的劍橋大學。
在那之前, 他們先在倫敦,參加了第二屆全英格蘭醫學交流會。
“一年時間裏,我郡收治的二十七名患兒, 情況均有不同程度好轉。目前看來, 這個方法確實湊效。下一步,或者要設置‘對照’?”
“病癥千變萬化,我認為歸因於某一類營養是不行的。”
“雖然發生改善的人數還不多,但我不認為這僅是錯覺。”
“病例數目有限,無法推導結論。”
頭兩天的主題, 是病例展示與回顧。吃人家的嘴軟, 大部分醫師報告的,便是由攝政王資助的、“營養與疾病”項目執行情況。
針對夜盲癥,得到的成功案例最多——大概是這年代平民難吃上肉,營養缺乏癥比較明顯的緣故。
而腳氣病什麽的, 大約因為納入標準模糊, 驗證結果完全不明確。不過,仍有兩位醫師韌性十足, 願意繼續觀察試驗。
佝僂病的治療似乎收效很慢。好在參與者都還算有耐心,表示願意延長試驗時間,以期證實其因果關系。
迄今為止,能證實壞血癥與維生素關聯的遠航船只尚未歸來。瑪麗只得表示遺憾,然後寄希望於下一次交流會上, 能獲得肯定的結果。
第三天的內容,是“新醫療”研討。瑪麗請弗盧德醫師上講臺,親自給大夥介紹牛痘。
弗盧德是個胡子比頭發濃密的中年人。他長得慈眉善目,卻不幸有一副公鴨嗓。有攝政王當場撐腰,他的新學說沒遭到什麽噓聲。然而仍有些質疑,需要他詳細解釋。弗盧德一路小心應對,待得他在稀稀拉拉的掌聲中退臺時,裏襯都濕透了。
“只可惜,這個預防措施……不能治療已有的後遺癥呢。”一名民間醫師感慨。
“是啊,想起女王陛下……”一位私人醫師嘆息。
氣氛陡然變沈重了。瑪麗這時候,也說不出太多正能量的話來給大家打氣。幸而,新一位上臺演講的醫師,精研面相與體(;)液學,口才頗佳,贏得頻頻喝彩。連覺得他理論很玄的瑪麗,也聽得津津有味。
反正,體(;)液學說是老傳統了……反正,巫醫不分家嘛。
短短幾日的會議,弗朗索瓦聽著亦深受啟發。“所以前那些,洗鼻壺和鹽水治療,也會推廣開來麽?”
瑪麗嘆了口氣。“我也想呢。不過,那些東西對工匠技術要求相對高……”
先不提如何在這些醫師面前驗證療效了。就算是證明該護理法有用,也不是誰,都能像法國王室那樣,可以專門開設工坊、不計成本生產醫療用品的。
“不過,等資金寬裕點,倒是能給醫學院添加更多配套、招募更多學生、甚至鼓勵外科醫師們也過來深造……”
弗朗索瓦若有所思。“醫學院,這正是法蘭西所欠缺的……”
不過,在法國王太子抽空去觀摩倫敦王家內科學院之前,他需要先陪妻子前往劍橋。
果不其然,攝政王初次到訪劍橋大學,引起了巨大的騷動。
學生們用拉丁語向瑪麗致歡迎辭,瑪麗則用拉丁語向他們問候。一共五天,她參與課程,觀看戲劇,傾聽演說,抽空和學者們聊天。最後,她自己也做了演講,表明她衷心為學術界“盡綿薄之力”的希望。
而壯麗的國王學院禮拜堂,風景優美的劍橋河,都比不上勤勉機敏的莘莘學子,令她感到心曠神怡。
她仿佛看見了未來的培根、哈維、牛頓、開爾文、麥克斯韋……
盡管這些天來,她見到的學生,大約終其一生,都無法達到他們那樣天才的高度。然而,他們和那些天才,生活在同一片土壤。聰明樂觀、求知好學的他們,構成了這個學院環境的一部分 ,或許亦為天才的生長發育,提供了養分。
呃,我見青山多嫵媚,青山見我是不是也如此?瑪麗想著想著,忽然有點莫名緊張——她不知史上,伊麗莎白造訪此處時,是怎樣的演講風格,贏得多熱烈的歡呼。然而,此時此刻,她竟有點擔心,學生們究竟怎麽看待她。
“或許愛指手劃腳、好為人師的年輕女人吧。”她忍不住自嘲。
“不,他們可能認為你說得很有道理。”陪同她一路走來的弗朗索瓦笑道。“我看到,有不少學生匆匆記錄下你最精彩的言論。我還打聽到,一些學生正在傳抄……”
“呃,是麽?”瑪麗捧臉。“你不是哄我開心吧?”
弗朗索瓦搖了搖頭。
“‘我堅信,這世界存在著普遍真理——我願稱其為科學規律。過去,技術發展緩慢,制約了對它們的探索行為。但隨著工藝進步,未來,它們將不再是奢侈品’。”
“‘只要堅韌勤勞,善用思維技巧,借助一些試驗方法……不久之後,人們將不斷發掘世界的全面知識,織造完善的學科圖譜,並獲取更多控制自然的能力’。”
“‘過去,我們的知識技術,需要自東方來的火把,方能促使其提升。如今,它們已經足夠耀眼,且在歐洲內部流通、發展,逐步開始引導世界文明主流。我相信,歐洲將成為世界的中心,而劍橋,有望成為支撐文明穹頂的、一根極為重要的石柱’……”
他向瑪麗眨眨眼,道:“瞧,連我都能背下來。”
瑪麗“哎呀”一聲,撲倒他身上,順手抹了把他的臉。“怎麽覺得,好驕傲的樣子。”
咳咳,不過不能自戀,不能自戀。這些個觀點,又不是她原創,是她以前在哪本書看過的……
對了,就是《劍橋歐洲經濟史》,同一個劍橋哦。
“確實值得驕傲。你的演講,教他們幾乎全體心潮澎湃。”弗朗索瓦在她頰上親了一口。“連他們的校長,也似乎心服口服。”
呃,劍橋當今的校長,就是現任英格蘭國務大臣,威廉·塞西爾。
弗朗索瓦知道瑪麗一直想收服他,不過至今未能成功。“他是個難得的人才。不過,你真這麽需要他?”
“嗯。”瑪麗掰了掰指頭。“諾福克公爵他們,當盟友還可以,宮廷鬥爭也算能幹。但實際政務中,目光不夠長遠、私心雜念太多,難堪重用。說到底,世襲舊貴族,比起祖上不顯赫的新貴們,缺乏做一番事業的動力。”
“而梅特蘭德也好,李喬也罷……執行力尚可,也比較忠心。然而他們是秘書,助理,他們沒有英格蘭國務大臣那種獨當一面的魄力。”
她仰頭看了看弗朗索瓦。“盡管塞西爾在宗教上,是個不折不扣的新教徒,還相當嚴肅固執——這一點比不上你崇敬的洛比塔爾大法官。但是他即便不夠寬容,也不會輕易把宗教情感置於世俗政府之上。”
“我相信,他可以客觀、公正的管理好一個國家。”
熱衷挖墻腳的攝政王嫣然一笑。“而且我希望,他在我手下,能比他在伊麗莎白麾下,發揮出更大的能力。”
這句話再真心不過了。
而被瑪麗惦記的塞西爾,此刻正在舊主和新主之間糾結著。
他糾結的是,既有政治,也有宗教。
這一年多來,他已漸漸摸清蘇格蘭女王瑪麗的為君之道。
盡管名義上,她是比亨利八世更虔誠的天主教徒。然而,她在世俗化的道路上,比那位強勢國王走得更遠。
“那些四分五裂的教派,那些仿佛無止境的爭執,統治人民的精神已經夠多了。”她曾如是說。“而我,希望國家政府、而非教會,統治好這一個物質的、世俗的王國。”
經濟政治上,她非常符合英格蘭民族“應有的立場”,一直在逐步擺脫羅馬教廷這個外國強權。但她做的更加柔和隱蔽。至少目前,她口口聲聲,還在維護舊教的表面禮儀傳統,並在思想文化上,承認其地位及影響。
但她顯然不走極端,也不尖銳刻薄,願意充分給予其他教派以自由。
三天之前,就在他這個新教徒擔任校長的劍橋大學裏,有群放肆的大學生,公開演繹出一幕諷刺舊教的小劇——其中某個,扮相似乎是條狗,竟特地把聖體叼在口中,還汪汪的叫。【註一】
而這位攝政王,當時臉色驟變,卻控制住自己,維持著風度,只幹脆的起身離開。她居然沒有歇斯底裏,破口怒罵——塞西爾罕有遇見這般冷靜的舊教徒。甚至她身旁的法國王太子,也克制自己,不曾高聲痛斥。
事後,對於冒犯天主教信仰的學生,瑪麗·斯圖亞特固然嚴厲責備一番;但僅限於口頭警告,並無實質懲罰。
而自己呢,盡管事先不知情,卻也得擔負“管教不力”的責任。然而,瑪麗在調查清楚情況後,說:
“我一直認為,無論民間的宗教情感如何對立;官方仍應保持寬容的態度。我一點也不想像前一位瑪麗女王那般制造恐怖,更不喜歡燒書或者燒人的事件,在這片土地上重覆上演。”
“我不排斥學院內的學生表達自己的宗教觀點,就像我永遠不會把《十日談》放到□□目錄中去一樣。但是,我訪問劍橋,這是一個重大的公共事件。在如此莊重的場合,我可以接受嚴肅的信仰討論,卻不願看到這類不端莊、不禮貌、不友好的演出。”
“這會顯著挑起矛盾、激發對抗情緒。而官方的大型正式活動,需要的是和諧團結;除非針對明顯的罪責,不應有太尖銳的攻擊。”
“我是英格蘭攝政王,我代表政府。這般違逆我的意志,是為犯上不敬。”
“理論上,作為劍橋校長的您,亦無法避免此罪名。”
“然而這一次,念在你們均是初犯,且沒有造成重大社會影響……我暫且選擇寬恕。”
她是如此坦蕩自信。理智得恰到好處,簡直不像個女人。
是的,塞西爾一直以來,對女人諸多不信任。他受夠了她們的感情起伏和意氣用事。可惜,為了英格蘭的未來,他不得不侍奉一位同樣信仰新教的女君主。後來,他又被逼無奈,去應付一位堅持舊教的攝政王。
這教他更痛苦了。
若不是對英格蘭還懷著一腔熱烈的民族感情,若不是覺得自己的政治抱負還遠沒有實現,他恨不得辭職回鄉……就如前一位血腥瑪麗在位時那樣。
他最初能堅持,是因為伊麗莎白,這位他曾寄予希望的公主,尚未徹底倒下。現今,他恍然覺得,拋去宗教信仰的分歧,這個宣稱“愛國為民”的務實統治者,或許某種意義上來說,同樣符合他對英格蘭王國的期待。
瑪麗·斯圖亞特,和伊麗莎白女王,其實有許多相似的地方。她們都是敏感,但不脆弱的女人。她們的演說風格亦頗為高超,值得欣賞……
離開劍橋的路上,塞西爾心事重重,夜不能寐。蘇格蘭女王卻和老公大被同眠,睡了個好覺。酣睡之前,瑪麗還跟弗朗索瓦有一搭沒一搭的閑聊:“英格蘭公共設施還不錯。他們的郵政系統,1517年就建立起來,專供政府使用。目前國內的私人信件,主要靠朋友和其他旅客傳遞;但以後,這個系統,也可以考慮對私經營嘛……”而在倫敦,懷特霍爾宮內,萊斯特伯爵羅伯特·達德利,也在向伊麗莎白女王匯報這件事。
“財務大臣瑟洛摩頓很重視您的意見。他表示,樞密院已討論通過,將為驛站配備足量驛車,提高郵遞效率;同時,驛站及旅社翻修的資金,也會盡快到位。”
伊麗莎白雖然目不能視,但某些重要政務,仍需要擺上她案頭,請女王最終定奪——這是樞密院和攝政王最初定下的協議。身為蘇格蘭女王、深知自己根基尚淺的瑪麗,當時充分照顧了樞密院權貴的心情,表示外交之事,自己絕對不擅作主張。
近來,隨著伊麗莎白對失明狀態的適應,以及“忠心耿耿”的萊斯特伯爵等人的幫助,英格蘭女王又漸漸想把手伸回內政方面。然而,目前為止,大部分決策,依然不需要通過她,便已付諸實施。
譬如這一次,由攝政王出訪劍橋大學,就是樞密院部分人撇開她同瑪麗商議的結果——連塞西爾,也僅僅在最後關頭,向她報告了自己的“無奈妥協”。
果然,等到瑪麗外出這幾天,伊麗莎白渾身都覺得不舒坦。幸好,羅伯特悉心陪伴,妙語連連,讓她不至於一直陷在抑郁中。
英格蘭女王所心愛的羅賓,經過多年的錘煉,已很懂得說什麽會讓伊麗莎白開心。女王嘆惋許久未有出巡,他就明白最好別去討論攝政王訪問大學事宜,甚至不提自己和她曾經多麽親密的出游。他很有技巧的談起他倆既往都關註過的英格蘭交通郵政,小小暗示女王:她對於內政的影響力正在恢覆。
哦,順帶還吐槽瑪麗同樞密院的各種矛盾。
“您很早之前就考慮過的新敕令,塞西爾和培根等也讚成的《學徒法》,她竟一堆反對意見。說什麽工資標準低於物價水平,又說最高工資限制太苛刻,還說對學徒出師前須幹滿七年的規定不合理、會阻礙勞動力發展……樞密院聽她頻頻抱怨,簡直煩透了。恐怕國會召開時,雙方還不能達成一致,還要當面爭執,真教人看笑話……”
伊麗莎白這會兒,心思卻不全在這些事上。她仍惦記瑪麗到訪劍橋如何如何。“有消息說,她又和新教徒起了沖突,是不是?”
羅伯特怔了怔。
“哦,”他眼珠一轉,迅速緊跟女王的思路,“消息還不很確切。不過,肯定是鬧出不愉快……”
“我倒想知道,她會怎麽應對。”伊麗莎白語調平靜,嘴角卻慢慢勾了起來。“樞密院裏,被我姐姐‘恐嚇’過的、新教擁躉還真不少呢。”
作者有話要說:【註一】
劍橋學生真這麽敢演。不過,那會兒來訪的,是新教徒伊麗莎白。但她也對此十分不滿,起身拂袖而去,“並用強烈的語言響應”。
本文中,瑪麗訪問劍橋的經歷,均參考引用《伊麗莎白傳》和《文明的故事7》中,對伊麗莎白訪問劍橋等大學的描述。
英格蘭郵政系統介紹,引用《文明的故事》
《學徒法》內容,引用自度娘百科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這次巡游的重點, 不是大小貴族莊園, 而是一所著名大學——成立於1209年的劍橋大學。
在那之前, 他們先在倫敦,參加了第二屆全英格蘭醫學交流會。
“一年時間裏,我郡收治的二十七名患兒, 情況均有不同程度好轉。目前看來, 這個方法確實湊效。下一步,或者要設置‘對照’?”
“病癥千變萬化,我認為歸因於某一類營養是不行的。”
“雖然發生改善的人數還不多,但我不認為這僅是錯覺。”
“病例數目有限,無法推導結論。”
頭兩天的主題, 是病例展示與回顧。吃人家的嘴軟, 大部分醫師報告的,便是由攝政王資助的、“營養與疾病”項目執行情況。
針對夜盲癥,得到的成功案例最多——大概是這年代平民難吃上肉,營養缺乏癥比較明顯的緣故。
而腳氣病什麽的, 大約因為納入標準模糊, 驗證結果完全不明確。不過,仍有兩位醫師韌性十足, 願意繼續觀察試驗。
佝僂病的治療似乎收效很慢。好在參與者都還算有耐心,表示願意延長試驗時間,以期證實其因果關系。
迄今為止,能證實壞血癥與維生素關聯的遠航船只尚未歸來。瑪麗只得表示遺憾,然後寄希望於下一次交流會上, 能獲得肯定的結果。
第三天的內容,是“新醫療”研討。瑪麗請弗盧德醫師上講臺,親自給大夥介紹牛痘。
弗盧德是個胡子比頭發濃密的中年人。他長得慈眉善目,卻不幸有一副公鴨嗓。有攝政王當場撐腰,他的新學說沒遭到什麽噓聲。然而仍有些質疑,需要他詳細解釋。弗盧德一路小心應對,待得他在稀稀拉拉的掌聲中退臺時,裏襯都濕透了。
“只可惜,這個預防措施……不能治療已有的後遺癥呢。”一名民間醫師感慨。
“是啊,想起女王陛下……”一位私人醫師嘆息。
氣氛陡然變沈重了。瑪麗這時候,也說不出太多正能量的話來給大家打氣。幸而,新一位上臺演講的醫師,精研面相與體(;)液學,口才頗佳,贏得頻頻喝彩。連覺得他理論很玄的瑪麗,也聽得津津有味。
反正,體(;)液學說是老傳統了……反正,巫醫不分家嘛。
短短幾日的會議,弗朗索瓦聽著亦深受啟發。“所以前那些,洗鼻壺和鹽水治療,也會推廣開來麽?”
瑪麗嘆了口氣。“我也想呢。不過,那些東西對工匠技術要求相對高……”
先不提如何在這些醫師面前驗證療效了。就算是證明該護理法有用,也不是誰,都能像法國王室那樣,可以專門開設工坊、不計成本生產醫療用品的。
“不過,等資金寬裕點,倒是能給醫學院添加更多配套、招募更多學生、甚至鼓勵外科醫師們也過來深造……”
弗朗索瓦若有所思。“醫學院,這正是法蘭西所欠缺的……”
不過,在法國王太子抽空去觀摩倫敦王家內科學院之前,他需要先陪妻子前往劍橋。
果不其然,攝政王初次到訪劍橋大學,引起了巨大的騷動。
學生們用拉丁語向瑪麗致歡迎辭,瑪麗則用拉丁語向他們問候。一共五天,她參與課程,觀看戲劇,傾聽演說,抽空和學者們聊天。最後,她自己也做了演講,表明她衷心為學術界“盡綿薄之力”的希望。
而壯麗的國王學院禮拜堂,風景優美的劍橋河,都比不上勤勉機敏的莘莘學子,令她感到心曠神怡。
她仿佛看見了未來的培根、哈維、牛頓、開爾文、麥克斯韋……
盡管這些天來,她見到的學生,大約終其一生,都無法達到他們那樣天才的高度。然而,他們和那些天才,生活在同一片土壤。聰明樂觀、求知好學的他們,構成了這個學院環境的一部分 ,或許亦為天才的生長發育,提供了養分。
呃,我見青山多嫵媚,青山見我是不是也如此?瑪麗想著想著,忽然有點莫名緊張——她不知史上,伊麗莎白造訪此處時,是怎樣的演講風格,贏得多熱烈的歡呼。然而,此時此刻,她竟有點擔心,學生們究竟怎麽看待她。
“或許愛指手劃腳、好為人師的年輕女人吧。”她忍不住自嘲。
“不,他們可能認為你說得很有道理。”陪同她一路走來的弗朗索瓦笑道。“我看到,有不少學生匆匆記錄下你最精彩的言論。我還打聽到,一些學生正在傳抄……”
“呃,是麽?”瑪麗捧臉。“你不是哄我開心吧?”
弗朗索瓦搖了搖頭。
“‘我堅信,這世界存在著普遍真理——我願稱其為科學規律。過去,技術發展緩慢,制約了對它們的探索行為。但隨著工藝進步,未來,它們將不再是奢侈品’。”
“‘只要堅韌勤勞,善用思維技巧,借助一些試驗方法……不久之後,人們將不斷發掘世界的全面知識,織造完善的學科圖譜,並獲取更多控制自然的能力’。”
“‘過去,我們的知識技術,需要自東方來的火把,方能促使其提升。如今,它們已經足夠耀眼,且在歐洲內部流通、發展,逐步開始引導世界文明主流。我相信,歐洲將成為世界的中心,而劍橋,有望成為支撐文明穹頂的、一根極為重要的石柱’……”
他向瑪麗眨眨眼,道:“瞧,連我都能背下來。”
瑪麗“哎呀”一聲,撲倒他身上,順手抹了把他的臉。“怎麽覺得,好驕傲的樣子。”
咳咳,不過不能自戀,不能自戀。這些個觀點,又不是她原創,是她以前在哪本書看過的……
對了,就是《劍橋歐洲經濟史》,同一個劍橋哦。
“確實值得驕傲。你的演講,教他們幾乎全體心潮澎湃。”弗朗索瓦在她頰上親了一口。“連他們的校長,也似乎心服口服。”
呃,劍橋當今的校長,就是現任英格蘭國務大臣,威廉·塞西爾。
弗朗索瓦知道瑪麗一直想收服他,不過至今未能成功。“他是個難得的人才。不過,你真這麽需要他?”
“嗯。”瑪麗掰了掰指頭。“諾福克公爵他們,當盟友還可以,宮廷鬥爭也算能幹。但實際政務中,目光不夠長遠、私心雜念太多,難堪重用。說到底,世襲舊貴族,比起祖上不顯赫的新貴們,缺乏做一番事業的動力。”
“而梅特蘭德也好,李喬也罷……執行力尚可,也比較忠心。然而他們是秘書,助理,他們沒有英格蘭國務大臣那種獨當一面的魄力。”
她仰頭看了看弗朗索瓦。“盡管塞西爾在宗教上,是個不折不扣的新教徒,還相當嚴肅固執——這一點比不上你崇敬的洛比塔爾大法官。但是他即便不夠寬容,也不會輕易把宗教情感置於世俗政府之上。”
“我相信,他可以客觀、公正的管理好一個國家。”
熱衷挖墻腳的攝政王嫣然一笑。“而且我希望,他在我手下,能比他在伊麗莎白麾下,發揮出更大的能力。”
這句話再真心不過了。
而被瑪麗惦記的塞西爾,此刻正在舊主和新主之間糾結著。
他糾結的是,既有政治,也有宗教。
這一年多來,他已漸漸摸清蘇格蘭女王瑪麗的為君之道。
盡管名義上,她是比亨利八世更虔誠的天主教徒。然而,她在世俗化的道路上,比那位強勢國王走得更遠。
“那些四分五裂的教派,那些仿佛無止境的爭執,統治人民的精神已經夠多了。”她曾如是說。“而我,希望國家政府、而非教會,統治好這一個物質的、世俗的王國。”
經濟政治上,她非常符合英格蘭民族“應有的立場”,一直在逐步擺脫羅馬教廷這個外國強權。但她做的更加柔和隱蔽。至少目前,她口口聲聲,還在維護舊教的表面禮儀傳統,並在思想文化上,承認其地位及影響。
但她顯然不走極端,也不尖銳刻薄,願意充分給予其他教派以自由。
三天之前,就在他這個新教徒擔任校長的劍橋大學裏,有群放肆的大學生,公開演繹出一幕諷刺舊教的小劇——其中某個,扮相似乎是條狗,竟特地把聖體叼在口中,還汪汪的叫。【註一】
而這位攝政王,當時臉色驟變,卻控制住自己,維持著風度,只幹脆的起身離開。她居然沒有歇斯底裏,破口怒罵——塞西爾罕有遇見這般冷靜的舊教徒。甚至她身旁的法國王太子,也克制自己,不曾高聲痛斥。
事後,對於冒犯天主教信仰的學生,瑪麗·斯圖亞特固然嚴厲責備一番;但僅限於口頭警告,並無實質懲罰。
而自己呢,盡管事先不知情,卻也得擔負“管教不力”的責任。然而,瑪麗在調查清楚情況後,說:
“我一直認為,無論民間的宗教情感如何對立;官方仍應保持寬容的態度。我一點也不想像前一位瑪麗女王那般制造恐怖,更不喜歡燒書或者燒人的事件,在這片土地上重覆上演。”
“我不排斥學院內的學生表達自己的宗教觀點,就像我永遠不會把《十日談》放到□□目錄中去一樣。但是,我訪問劍橋,這是一個重大的公共事件。在如此莊重的場合,我可以接受嚴肅的信仰討論,卻不願看到這類不端莊、不禮貌、不友好的演出。”
“這會顯著挑起矛盾、激發對抗情緒。而官方的大型正式活動,需要的是和諧團結;除非針對明顯的罪責,不應有太尖銳的攻擊。”
“我是英格蘭攝政王,我代表政府。這般違逆我的意志,是為犯上不敬。”
“理論上,作為劍橋校長的您,亦無法避免此罪名。”
“然而這一次,念在你們均是初犯,且沒有造成重大社會影響……我暫且選擇寬恕。”
她是如此坦蕩自信。理智得恰到好處,簡直不像個女人。
是的,塞西爾一直以來,對女人諸多不信任。他受夠了她們的感情起伏和意氣用事。可惜,為了英格蘭的未來,他不得不侍奉一位同樣信仰新教的女君主。後來,他又被逼無奈,去應付一位堅持舊教的攝政王。
這教他更痛苦了。
若不是對英格蘭還懷著一腔熱烈的民族感情,若不是覺得自己的政治抱負還遠沒有實現,他恨不得辭職回鄉……就如前一位血腥瑪麗在位時那樣。
他最初能堅持,是因為伊麗莎白,這位他曾寄予希望的公主,尚未徹底倒下。現今,他恍然覺得,拋去宗教信仰的分歧,這個宣稱“愛國為民”的務實統治者,或許某種意義上來說,同樣符合他對英格蘭王國的期待。
瑪麗·斯圖亞特,和伊麗莎白女王,其實有許多相似的地方。她們都是敏感,但不脆弱的女人。她們的演說風格亦頗為高超,值得欣賞……
離開劍橋的路上,塞西爾心事重重,夜不能寐。蘇格蘭女王卻和老公大被同眠,睡了個好覺。酣睡之前,瑪麗還跟弗朗索瓦有一搭沒一搭的閑聊:“英格蘭公共設施還不錯。他們的郵政系統,1517年就建立起來,專供政府使用。目前國內的私人信件,主要靠朋友和其他旅客傳遞;但以後,這個系統,也可以考慮對私經營嘛……”而在倫敦,懷特霍爾宮內,萊斯特伯爵羅伯特·達德利,也在向伊麗莎白女王匯報這件事。
“財務大臣瑟洛摩頓很重視您的意見。他表示,樞密院已討論通過,將為驛站配備足量驛車,提高郵遞效率;同時,驛站及旅社翻修的資金,也會盡快到位。”
伊麗莎白雖然目不能視,但某些重要政務,仍需要擺上她案頭,請女王最終定奪——這是樞密院和攝政王最初定下的協議。身為蘇格蘭女王、深知自己根基尚淺的瑪麗,當時充分照顧了樞密院權貴的心情,表示外交之事,自己絕對不擅作主張。
近來,隨著伊麗莎白對失明狀態的適應,以及“忠心耿耿”的萊斯特伯爵等人的幫助,英格蘭女王又漸漸想把手伸回內政方面。然而,目前為止,大部分決策,依然不需要通過她,便已付諸實施。
譬如這一次,由攝政王出訪劍橋大學,就是樞密院部分人撇開她同瑪麗商議的結果——連塞西爾,也僅僅在最後關頭,向她報告了自己的“無奈妥協”。
果然,等到瑪麗外出這幾天,伊麗莎白渾身都覺得不舒坦。幸好,羅伯特悉心陪伴,妙語連連,讓她不至於一直陷在抑郁中。
英格蘭女王所心愛的羅賓,經過多年的錘煉,已很懂得說什麽會讓伊麗莎白開心。女王嘆惋許久未有出巡,他就明白最好別去討論攝政王訪問大學事宜,甚至不提自己和她曾經多麽親密的出游。他很有技巧的談起他倆既往都關註過的英格蘭交通郵政,小小暗示女王:她對於內政的影響力正在恢覆。
哦,順帶還吐槽瑪麗同樞密院的各種矛盾。
“您很早之前就考慮過的新敕令,塞西爾和培根等也讚成的《學徒法》,她竟一堆反對意見。說什麽工資標準低於物價水平,又說最高工資限制太苛刻,還說對學徒出師前須幹滿七年的規定不合理、會阻礙勞動力發展……樞密院聽她頻頻抱怨,簡直煩透了。恐怕國會召開時,雙方還不能達成一致,還要當面爭執,真教人看笑話……”
伊麗莎白這會兒,心思卻不全在這些事上。她仍惦記瑪麗到訪劍橋如何如何。“有消息說,她又和新教徒起了沖突,是不是?”
羅伯特怔了怔。
“哦,”他眼珠一轉,迅速緊跟女王的思路,“消息還不很確切。不過,肯定是鬧出不愉快……”
“我倒想知道,她會怎麽應對。”伊麗莎白語調平靜,嘴角卻慢慢勾了起來。“樞密院裏,被我姐姐‘恐嚇’過的、新教擁躉還真不少呢。”
作者有話要說:【註一】
劍橋學生真這麽敢演。不過,那會兒來訪的,是新教徒伊麗莎白。但她也對此十分不滿,起身拂袖而去,“並用強烈的語言響應”。
本文中,瑪麗訪問劍橋的經歷,均參考引用《伊麗莎白傳》和《文明的故事7》中,對伊麗莎白訪問劍橋等大學的描述。
英格蘭郵政系統介紹,引用《文明的故事》
《學徒法》內容,引用自度娘百科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